最新案例

海德体育人民网福州4月27日电 (记者林盈)“哒哒哒……”安静的教室里,键盘、鼠标敲击的声音此起彼伏,一场无声的较量在501名选手间展开。26日,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虚拟仿真机器人比赛总决赛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,选手们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代码与算法的“巅峰对决”。
赛项覆盖了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全学段,设置了“未来工厂”和“智慧图书馆”两个赛题。现场来看,参赛者中不乏中低年级的小学生,在仿真平台上进行操作调试手法娴熟。
据了解,比赛要求选手通过编程设计虚拟机器人,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路径规划、目标识别、协同操作等不同难度挑战。小学组选手重在考察基础任务的逻辑实现,如通过传感器数据控制虚拟机器人“搬运物资”;初中组和高中组则要求更高阶的技术水平,有的选手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加入机器学习算法,让机器人自主适应复杂地形。
来自泉州晋江罗山中心小学的彭保宁今年已经第三次参赛了。“能用鼠标‘变’出会跑、会闯关的虚拟机器人,很神奇。”从最开始的新奇,到游刃有余,彭保宁说自己慢慢学会像工程师一样思考问题、解决问题,“比如,要怎么提前规划好方向、角度、路线,怎么优化程序让机器人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,让我很有成就感。”
虚拟机器人、编程、算法这些过去稍显“小众”的培优赛道,如今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的“课外首选”。还有不少学校将机器人编程、人工智能基础等内容融入课后服务,开展虚拟机器人社团活动。
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虚拟仿真机器人比赛现场。人民网记者 林盈摄
晋江市罗山中心小学副校长吴小兰认为,这样的比赛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机器人编程、机械结构搭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,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、沟通交流的能力,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。“学校方面也要更新教育理念,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,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育。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”吴小兰说。
宁德市寿宁县大同小学的带队教师叶华也认为,学生通过实操和学习,在开放性任务中学会突破常规,能更快地吸收融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、尝试新创意,从而锻炼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。同时,也促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加入更多新颖内容和智能工具,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。
本次比赛由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组委会主办,福建省数据管理局、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、福建省教育厅、福州市人民政府承办,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、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、福州市教育局协办。